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

巴甫洛夫把妹法(巴甫洛夫把妹法)

最佳回答: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妈和别人打电话聊天,对面的人八成是问了我们在春节时期经常听到的那个问题,于是我妈说:“哪有女朋友啊!一天天就知道学习,不懂得谈恋爱,我都愁死了!”——我的天,学习怎么了?读书差事吗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妈和别人打电话聊天,对面的人八成是问了我们在春节时期经常听到的那个问题,于是我妈说:“哪有女朋友啊!一天天就知道学习,不懂得谈恋爱,我都愁死了!”

——我的天,学习怎么了?读书差事吗?有知识丢人吗?难道我这聪明到不长毛的脑袋,从学过的知识里都找不到一个能脱单的方法吗?

我不服气,于是查遍典籍、泛滥文献,最终找到了一种传说中的秘典——

啊啊啊,不是啦……我要是找到这一本,就不用找女朋友了……

我找到的,是传说中的……巴甫洛夫把妹法。

巴甫洛夫把妹法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的最重要发现就是条件反射。这个实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简略介绍一下:

巴甫洛夫知道,狗在吃饭之前,会先分泌口水来帮助进食时咀嚼消化食物。于是,他在狗狗开饭前分别以摇铃、吹口哨等多种方式,“提醒”它们开饭。巴甫洛夫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即使并没有真的开饭,但狗狗一旦听到相应的信号,仍然会分泌出口水。

于是,有人提出:这可以被改编成追女孩的一种“科学方法”,那就是同样通过培养习惯(或者说条件反射)的方法。“实验”的道具同样是吃饭,比如早餐,通过每天持续不断地送早餐,让女孩子习惯于每天能够迟到早餐的生活。等到女孩子已经对早餐习以为常的时候,突然不再送早餐。可是,女孩子还会有一系列为这份早餐所做的生理和心理准备,甚至有点无法适应没有早餐的生活。然后,她就会满脑子都在想送早餐的人怎么了、为何不送早餐了、甚至主动去找他。

然后,妹子就被拿下了……

薛定谔把妹法

当巴甫洛夫把妹法“问世”后,网友们的创意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瞬间全都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当属薛定谔把妹法了。甚至由于薛定谔的猫过于热门,导致薛定谔把妹法比巴甫洛夫把妹法还要出名。

所谓薛定谔把妹法,其实是来自于一位网友在网络上提出的一种利用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追女孩的——我觉得文章或者段子都很难形容——趣谈吧。他认为高学历的人很多都把时间过多关注于学术,而对于恋爱方面没有经验,于是提出了所谓的“薛定谔把妹法”。

这个方法,来自于著名的物理学假设——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猫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了,说的是将量子力学的叠加态扩大到宏观世界来的一种假设。薛定谔的原本假设太长,咱们不赘述了,精简地说就是——

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有一只猫、一颗粒子和一个装置,粒子有50%的可能会衰变,如果衰变,就会触发装置杀死猫。观察者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必须要打开盒子,但是打开盒子会导致粒子从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坍缩到唯一的状态,所以猫有一半概率是死的,一半概率是活的。从量子的角度来说,这是猫就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这位网友认为,薛定谔的猫之所以让人着迷,那就是它的神秘和未知。同样的,谈恋爱也是这样。因此,男孩追女孩也可以这样神秘一点。

还是以刚才的巴甫洛夫把妹法为例,进行改版:男孩子同样是给女孩子送早餐,但是早餐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是既有又无的“叠加态”——这是对女孩来说。对于男孩来说,盒子里有没有早餐,可以通过抛硬币来决定。

这样,女孩子每天收到早餐的时候,都是寻宝一样,不知道有没有早餐,又期待能有早餐。而通过这种未知的期待,可以捕获女孩子的芳心。

海森堡把妹法

薛定谔把妹法直接促使人们想到了一个更加进阶的把妹法——海森堡把妹法。这个方法所借鉴的,就是海森堡著名的不确定原理。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如果要展开说,那至少需要整整一篇长文来介绍。同样的,我们简单解释:

对于微观粒子来说,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确定的。测量到一个粒子的位置,那么就无法测量其动量;测量出它的动量,它的位置就会变成未知数。

有人提出,送早餐也可以借鉴这个理论。他们认为,薛定谔把妹法过于简单粗暴,一旦抛硬币的结果是不送,难道就完全不送了?no,no,no,这怎么行?他们认为,如果抛硬币的结果是不送早餐,那么可以把原本计划送的早餐列出菜单送给女孩;而如果抛硬币的结果是送早餐,那么就把早餐打成泥送给女孩。

于是,早餐本身和菜单就像是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得知。吃不到早餐的话,才能知道原本应该吃什么;如果吃到早餐了,就会完全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远远高于薛定谔把妹法的未知性,让海森堡把妹法成为了更高级的手段……

华生把妹法

这个华生可不是福尔摩斯旁边的那个华生,而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他曾经放出豪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由我支配的环境,不论他们父母怎样、他们天赋如何,我都能让他们其中任何一个成长为医生、艺术家、强盗……”(来自华生《行为主义》,有改动)。

不过,网友们对于华生把妹法的介绍十分含糊,而且在我看来,似乎并不是非常符合华生的理论,所以我们这里调整一下。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华生到底提出了什么理论?

华生是行为心理学的奠基者,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并不是仅仅用一个人的意识变化就能够解释的。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说到底是外界刺激导致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的。比如你高兴,不是你想高兴就高兴的,而是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刺激你体内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让你高兴起来(不完全符合华生理论,只是粗略的举例)。而华生的“一打孩子”的理论,也是利用环境对孩子的刺激,塑造孩子的性格形成。

因此,如果是华生把妹法的话,那应该是给妹子塑造一个极其愉快的早餐,比如早餐本身极其豪华、早餐的环境,附赠暖心小礼物。经过长时间的刺激(心理学上的专业名词),让妹子潜意识里把这种早上愉快的心情和你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追到妹子了。

你可能会想:“这和巴甫洛夫给狗响铃吃饭有什么区别?”没错,简单地说,他们都是通过专业手段,把两件事关联到一起。因为华生的理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巴甫洛夫的理论为基础的。

PS:华生本人把妹也有一手,不过他的武器非常简单:帅。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桃花运(虽然是和女研究生兼助手的婚外恋),竟然和后人提出的华生把妹法没有一毛钱关系……

斯金纳把妹法

华生的行为主义在斯金纳的时候又得到了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新行为主义理论。

斯金纳和华生一样,都因为用小孩子做实验而饱受争议,甚至为很多人所不齿,我们曾经发文介绍过。他最著名的实验道具,就是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封闭的箱子,里面有一只小老鼠,同时还有一个按钮。如果按动按钮,就会掉落食物给小老鼠吃。小老鼠显然是不懂得这个理论的,它只是在箱子里乱跑。跑着跑着,它就会不小心按到按钮——咦,有好吃的。吃完之后继续乱跑,过了不知道多久,又踩到按钮——咦,又有吃的。就这样,经过许多许多次的反复之后,小老鼠竟然开始主动按动按钮以获得食物。也就是说,在潜意识里,小老鼠把按钮和食物联结在了一起,实现了对小老鼠的“培训”。

所以,斯金纳把妹法,本质上也和这只小老鼠一样。

如果你心仪的女孩做了让你开心的事,比如和你聊了天、帮了你的忙、说了你的好话……你就给她送一份豪华早餐(在心理学上叫做正强化)。如果她没做,你就什么都不送。然后她某一次又做了让你开心的事,你再送去什么礼物,也就是说另一次正强化。不断的正强化,可以加强实验目标的行为。也就是说,长此以往下去,妹子就会发现让你开心和让她收获礼物有关系,于是就会主动让你开心——那就是做你女朋友了。

总结

说了这么多,这些所谓的科学把妹法究竟有多高的成功率,老实说,我不知道,毕竟我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去试。

网上的脱单教程太多了,而且千篇一律,实际上用起来,很难有什么效果。别问我怎么知道的,现在脸还在疼……

理论再好,如果实践有问题,那就都白费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真的原本就一直找不到女朋友,他应该考虑问题是不是真的出在追妹子的方法上。否则,就算学会薛定谔把妹法,妹子也可以来个爱因斯坦拒绝法:我是光速,你追不上我。

其实,想要和一个人在一起,就是要知道对方想要什么,而不是自以为对方要什么,然后一个劲儿地给。就像网上的那句话一样,人家要吃苹果,你硬塞香蕉,大家都不会满意。

⏺'

在我看来,这些把妹法最有意义的,大概是用这样娱乐轻松的方式,传递了知识。我想,至少你们大概知道了华生是谁、斯金纳做了什么实验,这就已经很好了。科学是严肃的,但科普可以轻松、有趣一些。我始终相信,如果科普做得轻松一些,就会有更多人爱上科学。说得夸张点,如果大家都爱上有趣的科普,那么全国的科学素质都会提升上来,哪怕只有一点点……

最后,祝大家都能愉快地和心仪的人在一起,我也得去揉揉脸了,妹子手劲儿太大了……

特别说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内容真实性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